苏宁已无实控人
欢迎关注“新浪科技”的苏宁实控微信订阅号:techsina
作者 | 余堃
来源:零态LT(ID:LingTai_LT)
苏宁不“宁”。
4月29日深夜,已无苏宁易购(以下简称“苏宁”)悄然发布了2021年年报和2022一季报。苏宁实控从其发布的已无财报可知,苏宁2021年全年实现营收1389亿元,苏宁实控同比下跌了45%,已无亏损近433亿元,苏宁实控下降幅度大至912%;2022年,已无公司营收同比继续下跌,苏宁实控亏损额同比扩大了23.11%。已无
▲图:苏宁2021年年报这份财报并未令苏宁如深夜般宁静,苏宁实控因为连亏三年,已无苏宁已被“带帽”ST;自进入A股风险警示板、苏宁实控5月6日开市复牌交易后,已无苏宁股价又跟着跌跌不休,苏宁实控截至5月27日收盘,公司股价已跌至不足2.4元。
今非昔比,苏宁如今的处境多少令人唏嘘。作为电商兴起前的零售巨头,苏宁曾引领国内电器零售业的发展,斗转星移,2020年年底到2021年,资金和债务危机逐渐被曝光,各种潜藏的问题一一浮出水面,苏宁一度身临至暗时刻。
2021年7月,江苏国资联合一众产业资本进场,交易完成后,苏宁处于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状态,这一度让外界质疑“苏宁已无实控人。”当“张近东时代”宣告终结,黄明端成为苏宁新任董事长。没有实控人的苏宁未来能否走出泥潭?
01
主业长期亏损
靠资产腾挪保上市地位
与苏宁此前看似庞大的资产规模和超高国民知名度形成反差的是,苏宁的主营业务毛利率非常低、多年来并不赚钱。
根据其财报数据显示,2021年苏宁零售业毛利率仅为2.15%。将其财报披露的“营业收入”减去当期和销售主业相关的成本和费用可发现,自2012年以来,苏宁销售业务利润除去2018年之外年年为负。
因为A股上市公司若是净利润连续两年为负,将触及退市风险警示中的财务风险指标,即会被ST,年年亏损,苏宁此前如何做到一直在资本市场上不被“带帽”、屹立不倒?答案是,苏宁连续数年充分利用了当下的会计准则,利用资产腾挪之术来让每年的财报扭亏为盈,具体做法为年末卖资产。
2015年,苏宁将旗下PPTV 68%的股权以25.85亿元价格出售,最后买方是苏宁控股的一家公司苏宁文化。2015年,PPTV经营状况不佳,全年亏损11.61亿元,在被出售后,PPTV不再并表,苏宁上市公司主体增加了13.55亿元净利润,占当年净利润总额的179%。
▲图:苏宁、PPTV有意思的是,苏宁此次出售的交割时间为2015年12月30日,赶在了会计年度结束之前入账交易,及时粉饰了当年的财报数字。
这样的“财技”,苏宁似乎是屡试不爽。2019年,苏宁上市公司主体又剥离了旗下的便利店业务苏宁小店,后者当时亏损严重,买方为苏宁创始人张近东之子张康阳的个人持股公司。这一操作果然又为上市公司带来了超35亿元净利润。
事实上,仅2015~2019年这五年间,苏宁因向外或关联方出售股权和资产而得到的现金总额就超过450亿元,这其中还不包括每年处置的地产和物流领域子公司。
苏宁的这种资产腾挪之术此前就引发过外界争议和讨论,通过相关做法来创造投资收益,避免因连续亏损而被ST,但却模糊了相关资产的真实盈利能力。
02
多年激进扩张
投资方向缺乏主线
苏宁曾历经多次转型,这从其多次更名便可看出。
2013年,苏宁上市平台“苏宁电器”更名为“苏宁云商”,试图向线上、线下一体方向转型;2018年,又更名为“苏宁易购”,彼时的苏宁已将业务触角从零售主业,不断延伸至包括体育、文化、金融、地产等在内的多个板块。
自2015年以来,苏宁22亿元收购了PPTV、40亿元投资了中国联通、95亿元入股了万达商业、34亿元投资了华泰证券、27亿元收购了万达百货、48亿元收购了家乐福中国…相当长一段时间内,苏宁在外界看起来都是财大气粗的。根据其财报显示,2015~2019年期间,苏宁总投资额高达716亿元,截至到2019年年底,苏宁长期股权投资额约为403亿元,这一数字相较于2014年年底激增了近29倍之多。
在苏宁这些大举投资动作中,体育板块尤其引人关注并被认为最为“烧钱”。
2013~2014年,苏宁前后共花费22亿元收购了PPTV,后将其更名成了PP体育,主打体育赛事版权。在斥巨资囊括世界顶级体育赛事版权上,苏宁可谓下了血本:2.5亿欧元获得了西甲2015~2020赛季独家版权、13.5亿元拿下了中超2017赛季新媒体独家版权、50亿欧元斩获了英超2019~2022赛季独家版权和2.5亿美元收获了德甲2018~2023赛季独家版权。
▲图:苏宁入主意大利国际米兰彼时,由于版权价格虚高、国内也尚未形成一个针对用户付费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商业环境,苏宁这种大手笔投资固然勇气可嘉,但从自身的流量资源、外部的商业环境来看,这种投资和发展策略不够务实和理性。
除此之外,苏宁在体育板块另一大动作便是买足球俱乐部。2015年12月,苏宁以5.23亿元的价格接手了江苏国信舜天足球俱乐部,后将球队名更改成江苏苏宁;2016年6月,苏宁又花费20亿元收购了意大利知名足球俱乐部国际米兰70%的股权。
无论是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还是意大利国际米兰,它们都属于极为“烧钱”的业务。
有人评估过,苏宁对于江苏队包括球员薪资和奖金等在内的单赛季投入大概在7~10亿元之间;据意大利媒体Calcioe Finanza的统计,截至2020年年中,在入主国际米兰的四年间,苏宁共为俱乐部投入了6.2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为50亿元的资金。
历经多次转型,苏宁的战略发展方向有些多变、企业商业模式也显得分散,投资太乱,缺乏主线,这严重影响和冲击了本就不甚牢固的资金链,更为苏宁日后爆发的债务危机埋下隐患。
03
投资恒大
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
苏宁张近东曾在投资恒大上做过一次“豪赌”。
2016年9月,恒大将地产业务恒大地产的总部从广州迁到了深圳,10月便宣布将借壳国资房企深深房回归A股。彼时,恒大的这一重组方案获得了深圳国资委的支持。
为此,恒大先后分三批引入20多家外部股东共1300亿元战投资金,苏宁入局的是第三批战投:2017年11月,苏宁向恒大地产投资了200亿元,持股4.7%。
这些战投资金本质上属于“名股实债”,如若恒大未能在2021年1月31日前实现上市,根据事前签订的对赌协议,恒大或者许家印将要用现金回购股份或实施债转股。苏宁高管曾公开表示,如果恒大集团未能如期上市,苏宁或将行使回购权,要求恒大以200亿元现金回购股权。
这边,苏宁耗费200亿元买了恒大地产的股份,那边,恒大也入股了苏宁商业,后者包含了苏宁百货和购物重心等商业物业和零售资产。
投资恒大,某种意义上,有点像是张近东将赌注押在了许家印身上。如果恒大地产成功上市,其流动性将优于苏宁商业,这对苏宁商业来说无疑属于重大利好消息。
然而无论许家印还是张近东,他们可能都低估了彼时政策对于坚持“房住不炒”的决心。自2016年起,楼市调控持续不放松,房企在内地的融资大门始终被紧闭。2020年11月,深深房宣布终止重组,恒大借壳上市没能成功。
恒大折戟A股,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,不仅开启了恒大债务危机之路,也不断对其他关联方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。
击鼓传花,当最后没能登陆二级市场,前面做的所有铺垫就都成了一种不可承受之重,多年来恒大在地产、汽车、医药等领域大举扩张,使得自身债务早已处于危如累卵的状态,这时让恒大彻底倒下对各方都不是最优解。于是,各路债主形如被绑在了恒大这条船上,不得不接受恒大提出的债转股议案,其中就包括苏宁。
2020年9月,恒大地产发布公告,称与1300亿元战投资金中的863亿元战投签订了补充协议,战投同意将其转为普通股权并长期持有,股权比例保持不变。
此时,张近东已经知道没钱的恒大对于这200亿元回购无望,但还是去参加了当时的签字仪式,从照片中多少能看出,站在许家印左手边的张近东笑容勉强。
▲图:许家印、张近东等人参加补充协议签字仪式本想借着投资恒大大赚一笔,结果却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事实上,在恒大A股上市失败前,市场对于苏宁的预期就已转向负面。2020年7月,苏宁股价开始整体呈现下跌态势,2021年2月最多跌去了50%;2020年8月,关于苏宁的债券价格也开始明显走低,如名为“18苏宁01”的债券价格在当年10~11月下跌了16%。
2021年2月,国内知名信用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将苏宁的评级展望调低至了“负面”。当时,有人评估,整个苏宁系的债务规模可能在2000亿元以上。
对于苏宁来说,2021年无疑属于至暗时期。
进入2022年,苏宁也有了一些新变化,如其在最新财报中表示,在不考虑非经营性现金流相关因素影响下,2022年一季度,苏宁易购的EBITDA为2.6亿元,实现季度转正,家电3C核心业务在3月单月实现盈利。
同时,需要指出的是,在苏宁2021年录得的近433亿元亏损中,有279.48亿元的净利润减少是来自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、确认投资损失,67.54亿元的净利润减少来自递延所得税转回。若扣除上述因素的影响,苏宁易购2021年净亏损为85.63亿元。
苏宁减值资产多为曾经收购或重点扩张的业务,如苏宁小店、天天快递和家乐福中国等,将这些集中于2021年处理,虽然会显得2021年的年报数据惨不忍睹,但也能使苏宁在2022年录得一个相对更好的业绩。
反观苏宁发展历史,作为创始人和实控人的张近东始终发挥着关键影响力。随着张近东的退场,曾执掌大润发、具有资深零售经验的黄明端能否带领苏宁走出泥潭,现在还需观望,毕竟黄明端上任时间不足一年,可谓积重难返,苏宁欠下的债还需慢慢还。
(责任编辑:焦点)
-
考虑到二者同框的难度,此次一次性合作的成本可能将飙升至千万美元级别LADYMAX作者 | Aaron Lai编辑 | Drizzie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前夕,全球最大奢侈品牌率先完成了一项史无前 ...[详细]
-
中新经纬5月20日电 (赵佳然)近日,读书郎教育控股有限公司(下称读书郎)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,拟在主板上市。2021年4月和11月,读书郎曾先后两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,均未能在6个月内通过聆讯。读书郎 ...[详细]
-
消金行业年报解读:两家营收破100亿,四家净利破10亿,中小机构突围要爬“三座大山”
记者丨付乐 冉学东消金公司的年报披露已经到了尾声。《华夏时报》记者梳理发现,截至5月19日,在国内成立的30家消金公司中,已披露业绩的达29家,只有捷信消金尚未公布业绩。其中,招联消金和马上消金营收破 ...[详细]
-
财经网产经讯 5月20日,新式茶饮品牌“古茗”登上微博热搜,据悉,有部分消费者称,在古茗抖音直播间购买的饮品,有订单被砍单、有订单拍下后自动退款,或支付后显示待支付确认。财经网产经在其抖音直播间随机购 ...[详细]
-
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11月2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国家疾控局有关负责同志和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将出席发布会,介绍不折不扣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,全力抓好当前疫情处置工作情况。持续整治层层加码国 ...[详细]
-
外贸高质量发展体现了哪些方面?外贸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?海关总署回应
5月20日,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“中国这十年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,请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、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、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蒲淳介绍“打通内外贸,构建双循环”有关情况,并答记者问。记者:我们知道和外 ...[详细]
-
1、指标解释1)单位就业人员:指在本单位工作,并由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。2)工资总额:根据《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》详见官网http://www.stats.gov.cn/zjtj/tjfg/xzf ...[详细]
-
新华社新加坡5月20日电专访:IMF上调人民币权重意义重大——访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顾清扬新华社记者蔡蜀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)近期完成了五年一次的特别提款权定值审查,将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SDR)货币 ...[详细]
-
财联社11月22日讯编辑 史正丞)仅仅在一年前,丹麦制药企业诺和诺德最新减重药物Wegovy获得FDA批准上市时,出于对社会舆论“污名化”减肥这件事的担忧,公司特意找来知名歌手、演员奎因·拉蒂法拍摄科 ...[详细]
-
◎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迄今全球至少6个国家报告了数十例猴痘感染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,其中一些病例并没有明显的来源,这意味着病毒可能在隐蔽情况下悄然传播,鉴于此,人们对猴痘的担忧也与日俱增。彩色透射电子显 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