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解中国经济一季报:消费负增长,基建投资持续回暖
原标题:详解中国经济一季报:消费负增长,详解消费续基建投资持续回暖
今年一季度,中国资持中国经济实现平稳开局。经济季报建投国内生产总值(GDP)同比增长4.8%,负增比去年四季度回升了0.8个百分点。长基
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发布了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。详解消费续数据显示,中国资持疫情导致消费端受到明显冲击,经济季报建投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.5%,负增是长基2020年8月以来首次负增长。但财政政策支持下基建投资增速出现回升。详解消费续
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表示,中国资持3月份以来世界局势复杂演变,经济季报建投国内疫情影响持续,负增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。长基部分主要指标增速放缓,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。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,经济持续恢复态势没有改变,发展潜力大、韧性足、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改变,完全有能力、有条件战胜困难挑战,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。
消费出现负增长
消费方面,一季度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659亿元,同比增长3.3%。3月份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33亿元,同比下降3.5%,涨幅较前两个月大幅收窄10.2个百分点,也是2020年8月以来首次负增长。
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第一财经分析,对3月消费增速形成冲击的主要因素是新冠肺炎疫情高位运行,直接冲击聚集性与场景式消费,体现为3月餐饮收入零售额当月同比下降16.40%。汽车类消费作为大宗耐用品消费,与宏观经济走势以及居民收入增速息息相关,3月汽车类零售额当月同比下降7.50%,重新进入负增长区间。
付凌晖表示,尽管受近期疫情影响,消费增长受到了一定抑制,但是消费恢复态势不会改变,消费“压舱石”作用仍会显现。一季度,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69.4%,仍然是三大需求中贡献最大的。
付凌晖认为,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得到控制,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,将促进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提升。同时,积极推动扩大新能源汽车、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,推动消费深度融合,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,加快农村消费市场提质扩容,也都会有利于消费持续增长。
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部署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,助力稳定经济基本盘和保障改善民生。会议明确,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。应对疫情影响,促进消费恢复发展。促进新型消费,扩大重点领域消费。鼓励汽车、家电等大宗消费,各地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,已实施限购的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。
指出,3月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,对居民外出和线下消费带来了较大冲击,这不仅对实现全年经济增速目标提出更大挑战,也不利于稳市场主体和保就业。为此,国常会及时部署了一系列稳定消费政策,包括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、落实保障物流畅通、扩大大宗消费等。预计稳定消费、加快投资落地的政策将持续出台,助力全年经济平稳运行。
基建投资持续回暖
在疫情持续打击消费、出口增速回落的情况下,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将挑起稳增长重任。随着大量基建项目落地实施,扩大有效投资逐步见到成效,推动基建投资增速明显回升。
1-3月,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上涨9.3%,涨幅较前两个月收窄2.9个百分点。其中,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.5%,涨幅比1-2月加快0.4个百分点。
在专项债发行加速、项目储备相对充足等带动下,一季度基建投资延续年初的回暖趋势。根据财政部数据,截至2022年3月末,各省份累计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约1.25万亿元,占提前下达额度的86%。虽然近期多地受疫情影响,但今年已发行专项债券资金支持的项目,初步统计开工率已经达到75%,相对较高。
3月以来疫情冲击工业生产,也对制造业投资产生一定负面影响,一季度制造业投资表现回落幅度最大,达到5.3个百分点,一季度15.6%的累计增速,仍高于整体投资增速。制造业投资回落,既有去年同期高基数的拖累,也和当前企业面临的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有关。
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,制造业投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未来的预期,但现在的情况是,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对成本端产生很大的压力,地缘政治冲突也对海外的需求产生了一定冲击。
发改委产业司副司长翟福鹏15日表示,当前世界局势复杂演变,国内疫情近期多发,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,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给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,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构成挑战,也给制造业投资保持良好势头带来压力。发改委将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到位,研究储备新的政策预案,积极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,充分发挥制造业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。
3月工业生产有所放缓
今年以来,在促进工业平稳运行政策措施的作用下,工业生产总体稳定。一季度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5%,比上年四季度有所回升,保持较快增长。
付凌晖表示,工业生产增长较快,既有国内经济恢复带动和世界经济复苏拉动的影响,也有工业创新驱动作用增强、产业升级持续带动的因素,还有市场保供加强、相关行业较快增长的作用。
但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.0%,比前值下降2.5个百分点。付凌晖说,受疫情冲击影响加大,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有所放缓,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有所增加。一些疫情严重地区的企业出现停产减产,交通物流受到影响,也制约了工业生产。
上海地区静态化管理已持续半月多,作为中国经济重镇,上海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,在产业链、供应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4月15日,工信部发布消息称,多措并举保障重点企业稳定生产和重点产业链运转顺畅。集中资源优先保障集成电路、汽车制造、装备制造、生物医药等上海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。
上海市经信委18日发布了《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(第一版)》,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,落实闭环管理,有力有序有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,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。
付凌晖强调,疫情发生以来,我国科学防控、精准防控,形成了一套有效的、符合实际的防控措施,维护了经济社会大局的稳定。今年以来,新冠疫情传播特点发生新的变化,但只要坚持科学防疫,我们能够逐步阻断疫情传播,降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。下阶段,推动经济持续恢复,要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,加快推进已出台政策早日落地见效,持续扩大内需,持续助企纾困,保障基本民生。
(责任编辑:时尚)
-
央视网消息:11月22日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不折不扣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、全力抓好当前疫情处置工作举行发布会,会上,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,发热门诊全天候开放是非常重要的,因为我们知 ...[详细]
-
作者: 粥七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戴蒙依然认为投资者要为迎接经济“飓风”做好准备,因为其担忧已经越来越近,而一些金融混乱已经逐步显露。本周迎来美国各大银行的财报季,一方面市场对企业利润增长的预期仍相对强劲 ...[详细]
-
6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.7% 日均用电量环比增长14.7%
本报北京7月14日电 记者丁怡婷)记者从国家能源局获悉:6月份,全社会用电量7451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4.7%,日均用电量环比增长14.7%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用电量105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12.4% ...[详细]
-
二季度实现了经济正增长,稳住了经济大盘,成绩来之不易。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和稳增长一揽子政策举措落地见效,6月经济继续修复,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升,二季度中国GDP实现正增长。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的上半 ...[详细]
-
智评理财风云榜||独揽前三,近6个月年化收益率最高超业绩基准185BP
描述:本榜单由联合智评根据公开渠道披露的数据,选取2022年10月股份制理财公司存续的公募净值型理财产品,产品持有期限为6个月,投资性质为固定收益类。对产品近6个月年化收益率超业绩比较基准进行统计排名 ...[详细]
-
赵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正在进一步加强。近日,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,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放量增长,新增社融规模累计21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增3.2万亿元。6月末,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34.27万亿元 ...[详细]
-
【环球网报道 记者 索炎琦】据路透社、“今日俄罗斯”RT)报道,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当地时间14日表示,自己已经知道如何“解决”俄乌冲突,并将于下周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话时告诉后者,除他之外“不会告诉任 ...[详细]
-
俄罗斯国防部14日通报说,俄军使用高精度武器打击了位于尼古拉耶夫、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克地区的多个乌军临时驻扎地,以及多管火箭炮和美制M777榴弹炮阵地,给乌军造成大量人员和装备损失。卢甘斯克武装当天在社 ...[详细]
-
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,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) ...[详细]
-
美国企图惩罚中国,结果反而惩罚自己。美国《外交学者》7月13日文章,原题:减免关税对美中关系有帮助吗?副题:太少太晚了,美中贸易摩擦将长期存在 据报道,拜登政府很快将宣布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部分商品免除 ...[详细]